close
在成功鎮地區客家族群裡,宋氏家族算是地上較具名氣,人數也是最多的客家族群之一

就史料上先遷移至成功地區的客家族群以北客為優先,當時主要是為了樟腦貿易,或是與原住民以物易物

而最早的資料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,南客為較後期之移民,起先多半以民生物資的貿易為主

當生活逐漸趨於穩定,生意有所盈餘後便開始開墾的事業,但是就農務的開墾方面以柑仔山的宋番古先生這個支脈較明顯

其他的南客以類似轉投資的方式經營商務以外的事業,其中最早也最有成就的南客族群中,以溫泰坤先生為代表人物


截自成功鎮志人物紀

溫泰坤先生的生平可參考我另外一篇網誌<請點我>

 

而這次我的專訪主題是南客族群中宋安邦先生的家族歷史與變遷

很感謝在電話邀訪宋明英先生後,宋先生提供了不少資料及攝影題材


訪問前請宋先生針對訪問內容校稿2008.10


當天剛好有二位客家耆老拜訪宋先生也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料2008.10

宋家在成功地區是頗有聲望的書香門第、政治世家,父子、兄弟曾擔任過成功鎮的副鎮長及鎮長


截自成功鎮志人物紀


宋家祖籍廣東省梅縣古田,於清乾隆年間來台,宋安邦先生(宋明英先生祖父)家族始居屏東縣

在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之前,宋安邦先生原為私塾講師,因不願遭到異族統治,故於現今內埔六堆地區起而對抗日軍

因不敵日軍新式優良武器,終為日軍所敗,事發後為避免遭到日軍追緝,舉家遷移至成功

宋先生遷居成功後,創立『永振利商行』亦是現今宋家居住地


永振利商行舊貌,截自成功鎮志


永振利商行現貌2008.10

就民國27年的官方人口統計資料顯示,當時成功地區人數約8169,原住民佔多數5885,閩客人數約1620,日藉598

而綠島移民過來成功地區為較後期,民國35年的統計資料為16戶

當時成功地區的交通並不是非常便利,在民國17年雖有台東方向的公車開通,但僅止於富岡

至富岡後須步行過河,至民國23年台東大橋開通後,始可直達台東市

北向交通方面僅能由海運至成功,由於當時成功漁港無法容納大型船支,故由小舢板接泊

就宋明英先生表示,宋家會選擇在遷移成功後經營『永振利商行』,主要是父親宋子鰲先生的關系

因為宋子鰲先生為台南商校畢業,對商務貿易較為熟悉,其間除經營商行外也經營了一間碾米廠

當時成功地區經濟與貿易物品以稻米為大宗,漁貨次之


截自成功鎮志人物紀

宋子鰲(1905-1937)先生,1905年12月30日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。於台南商業學校修業三年畢業後,於1923年隨父親宋安邦移居成功鎮,除經營家族事業外,宋先生曾任多項地方公職,如專賣局新港駐在所幹事、新港部落向上會幹事、新港郡教化委員會委員、新港郡教育會幹事、新港庄協議會員(官派)。光復後,歷任官派新港庄接收委員、成功鎮副鎮長、新港區漁會理事長等職。宋家當時已成為新港區創業有成的典範之一,就新港庄役場,<<管內概況一覽簿>>,頁10中所記載,宋家當時資產額達參萬伍仟日圓以上(合算民國97年幣值約伍億新台幣以上),為新港庄富人排名中第五。宋子鰲先生除經營事業有成外,其生平著作『隨筆雜記』亦是成功地區史料重要參考依據之一,內容除記載地方所發生的大小事外,老先生所創作的詩集,亦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漢學作品。


隨筆雜記正本含其封套2008.10


隨筆雜記內文2008.10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謝小光 的頭像
    謝小光

    隨光而行

    謝小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